<tt id="bahsx"><noscript id="bahsx"></noscript></tt>
<rp id="bahsx"><menuitem id="bahsx"><option id="bahsx"></option></menuitem></rp>

  • <cite id="bahsx"></cite>

  • <cite id="bahsx"><noscript id="bahsx"><delect id="bahsx"></delect></noscript></cite>

    <tt id="bahsx"></tt>
    每日經濟新聞
    要聞

    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    專訪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:經濟恢復將促使今年就業狀況好于去年,預計農民工總量和收入均有望增長

    每日經濟新聞 2023-01-17 21:28:15

    ◎蘇海南認為,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,特別是第一波疫情高峰現在大概已經過去,2023年的經濟形勢肯定是要明顯強于2022年,就業的支撐也應當會明顯強于去年。

    ◎蘇海南預計,今年的農民工總量肯定會上升,因為在人口流動性恢復之后,這部分人群能夠實現跨省流動,而且今年的經濟發展肯定好于去年,農民工的收入當然也會相應增加。

    每經記者 李宣璋    每經編輯 陳旭    

    117日,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。

   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2022年,全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回落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,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預期目標任務。12月份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.5%,比上月下降0.2個百分點。

    與此同時,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.1%,比上月下降0.6個百分點。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7.9小時。

    從2022全年情況看,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,比上年增加311萬人,增長1.1%。其中,本地農民工12372萬人,增長2.4%;外出農民工17190萬人,增長0.1%。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615元,比上年增長4.1%。

    2022年我國的就業形勢有哪些特點,預計2023年的新增就業形勢和人數會怎樣?如何評價2022年的城鎮調查失業率?

    帶著這些問題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(以下簡稱NBD)記者對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進行了專訪。

    蘇海南 圖片來源:受訪者

    經濟恢復將促使今年的就業狀況好于去年

    NBD您怎樣解讀2022年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目標?

    蘇海南:首先,在2022年疫情沖擊之下,能取得這樣的新增就業人數,并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任務是很不容易的。在受疫情影響國內一些行業出現企業關?;虬胪.a等情況下,實現這樣的就業數據難能可貴。

    NBD您預計2023年的新增就業形勢和人數會是什么樣?

    蘇海南: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,特別是第一波疫情高峰現在大概已經過去,2023年的經濟形勢肯定是要明顯強于2022年的。在這個背景下,就業的經濟支撐也應當會明顯強于去年。因此,預計今年的就業狀況總體應該是好轉的。

    估計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會稍高于2022年的1206萬,比如有可能達到1300萬。

    NBD如何評價16-24歲、25-59歲這兩個年齡段的調查失業率表現,預計2023年會是什么情況?

    蘇海南:2022年12月,我國16-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6.7%,25-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.8%。這兩組數據可能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真實的失業情況,但是從它的走勢看,均比上月有所下降,可以看出來,隨著疫情管控措施優化和逐步放開,失業的狀況有一定好轉。

    至于今年的情況,基于今年經濟發展態勢有望明顯好于去年,只要不出現第二波、第三波的感染高峰或者是重癥率、死亡率上升等情況,今年的調查失業率肯定會比2022年下降。

    預計今年農民工總量和收入均會出現增長

    NBD2022年的農民工總量和平均收入均有增長,您認為今年會有怎樣的變化?

    蘇海南:今年的農民工總量肯定也會上升,因為在人口流動性恢復之后,這部分人群能夠實現跨省流動,而且今年的經濟發展肯定好于去年,農民工的收入當然也會相應增加。

    NBD近幾年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都在5%左右波動,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,2023年這一數據會是怎樣?

    蘇海南:因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超過5%就算是比較高的了,出現常年在5%波動的原因,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:

    一個可能是我們在全國城鎮調查時的樣本量還不是太多,所以會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。

    還有一個原因是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態勢是持續往上走,所以這個數據波動不大,這也是正常的。

    封面圖片來源:新華社

    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    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   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60900099轉688
    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    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    經濟復蘇 經濟數據 就業形勢

   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   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    0

    0

    福利彩票快3